我们脑子里都有这样的画面:外国人数钱时,总是不厌其烦地一张一张的数给别人。于是乎,有人说:“外国人的数字概念很差!”惟有飞镖商店的老板例外,他们能够在瞬息间把帐算得一清二楚。
曾经在世界职业飞镖排名第三、有着不雅绰号“公狗”的希恩伯杰斯,在介绍自己飞镖的启蒙经历时说,把我带上飞镖道路的,并不是体育老师,而是我的数学老师,因为我的数学实在太差了。在国外,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飞镖课程,把其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。
当我听到一个新奇的观点“飞镖是一项既健身又益智的时尚体育项目”时,我再次找到中国飞镖协会秘书长邢小泉,他神秘地笑了:“说到益智,你最好走一趟镖霸俱乐部,听听身‘陷’其中……”
在位于北京工人体育馆北门的镖霸俱乐部,我见到了一群精于此道、乐此不疲的镖迷,看着他们专注的神情,我迷惑了——是什么让他们达到忘我的境界?
采访中迷上了飞镖
我的第一个采访对象,也是我的同行春鹤给了我这篇文章的标题——
飞镖是在脑子里玩的
——镖迷的自述
春鹤介绍说,他是在采访中迷上飞镖的……
那一段时间,我接触了很多飞镖爱好者,与他们交上了朋友,他们开始拼命向我灌输飞镖这样那样的优点,但我只是把这些优点当作采访素材记录下来,并没有往心里去。为了收集更多的素材,也跟着他们玩了起来,而且成绩提高还很快,但这时只是有点瘾,还说不上着迷。
有一天,写稿子实在太累了,我就想到来“镖霸”放松一下,这里有很多人都酷爱飞镖。我找了一个对手就“干”了起来。这一打,就是两个多小时,我忽然感觉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轻松,好象脑子被倒空了。
我一琢磨,有道理!我们工作太忙,甚至失眠时,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数数儿。其实,我这俩小时一直都是在玩数字,比赛、算分,算分、比赛,脑子一直没闲着,但始终都是在跟数字打交道,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些数字帮我净化了脑子,让脑子得到了一种积极的休息。用现今时髦的话说,完成了一次放电、充电的过程。这时,我才真正开始入门,也就喜欢上这项运动了。要说着迷的程度,有的时候开着车,开见前车的尾数,我会不由自主地算,这个分数我应该怎么“结”。
玩飞镖挺累人的,就拿算分一项说,由于它是减分至零,而且还要以双倍分数结束比赛,所以进入170分(最高可以结束分)后,就要开始进行复杂的计算和战术设计(笑,这是按我目前的技术水平)。譬如,给下一轮留什么样的分数,需要用什么分值区来找分最合理并且安全,没有出现自己需要的分值,马上要重新计算,留什么样的分“收DOUBLE(结束比赛)”,当然还要观察一下对手的减分情况。你说,能不累吗?
要我说,飞镖的健身是肯定的,最让我喜欢的,它还是一项在脑子里玩的运动,它能对我的工作有什么帮助还不好说,但充电的效果是最理想的。它比较适合有一定文化层次的脑力劳动者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“白领”吧。
算分,是乐趣所在
张陆陆是民航的中级职员,玩镖已经有5个年头了,镖圈里的人几乎没有不认识他的。他给飞镖的总结是,算分,是玩飞镖的乐趣所在……
我原来是搞国际航空运价的,每天要算很多复杂的数字,但那些数字从来没有让我产生过兴趣,当然我们也都习惯用计算器来完成,实际上刚接触飞镖时,我心算和口算的能力也很差,但经过在“战场”上的磨练,现在已经能够做到镖一落在靶上,剩余分就已经算出来了。
当然飞镖最初吸引我的,还是它的准确性,那时我会欣赏其他镖手每一支落点准确的镖和打出的高分。后来自己也达到一定程度后,开始欣赏镖手的算路。一个镖手虽然准确性不是很高,但计算能力很强,他依然是值得尊敬的,比如,你看到他剩126分时,却冲19的分值区打(57+57+D6或57+19+D25)。
其实,经常进行算分的训练是很有好处的,它不仅能够排除杂念,而且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放松方式,更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最佳方法。我曾经出过一个笑话,我坐公共汽车,结果坐了两个多小时,围着北京城转了一圈,脑子里净顾了算分了,从170分开始,挨个算每一个可以结束的分,这种多分值的组合方式,正是飞镖运动的魅力所在。
每种运动项目都有它的理想数字,高尔夫的标准杆数、射击的10环、保龄球的300分、台球的单杆147分等,但它们都没有飞镖这样的复杂计算。180分虽然是靶面上的三镖最高得分,但永远不是镖手追求的目标,最佳的组合得分才是镖手的追求。而且,飞镖选手心目中的兴奋数字也比这些项目要多很多,如9(9镖结束501分)、180(最高得分)、170(最高结束分)、D20(20的双倍区)等。
我的工作就是玩飞镖
诺克(NOK BLOMA)是爱立信中国公司总裁的妻子,一位菲律宾人,她风趣地告诉记者:“我的工作就是飞镖。”她在北京举行的外国人比赛中,已经蝉联两届冠军,现在她每天泡在镖靶前,如醉如痴。她自豪地说:“我老公很支持我打镖,世界各地哪里有比赛,他都同意我去!”
她用不太流利的中国话总结飞镖:“想要什么(分),有什么(分),很高兴啦!”
我刚刚开始玩飞镖时,就是喜欢比赛时两个人斗智的那种心情,而且是战胜高手时的心情:“我可能打得更好吗?呕,当然可能,完全可能!”所以,我玩得越来越上瘾。
但那个时候我并不会算分,只知道往T20(20分的3倍区)打,结束时总是要靠别人告诉我该打哪儿。后来我发现,我只有(剩)40分,而别人还有200多分,可是我还是输了,为什么?不自己算不行啦!
现在我不但算自己的分,还算对手的分,看他怎么样来结束,好象能够猜透他的心思,如果我猜对了,那也很有意思。
当记者开玩笑地问她开始算分后,是否觉得比以前更聪明了。她幽默地回答:“女人需要很聪明吗?我老公已经很聪明了!”
|